讓“鳴門第九”大放異彩的鄉土瑰寶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演奏會

 為了紀念1918年6月1日鳴門市板東戰俘收容所的德國戰俘在亞洲首次演奏第九交響曲全曲,以及鳴門市文化館的落成,1982年市民們舉辦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演奏會。現在,每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辦演奏會,國內外許多合唱團聚集於此,約600人組成的大合唱響徹整個禮堂。

【認定NPO法人鳴門“第九交響曲”演唱會】※外部網址

32nd Concert of Beethoven's Ninth Symphony (2013)
 ▲第32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演奏會

和德國呂納堡市的交流

 呂納堡市和鳴門有許多相似點,例如都是依靠制鹽業興盛起來的,擁有著豐富的觀光資源,人口、城市規模都大致一樣等等。自從1974年4月締結姐妹城市關係以來,兩市互派親善使節團等市民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此外,還有中小學生組成“小小使節團”互相訪問,以及其他文化、藝術活動等非常有意義的交流。

Naruto's 20th Friendship Delegation during their visit in Lüneburg
 ▲第20批鳴門市姐妹城市親善使節團

Lüneburg's 19th Friendship Delegation during their visit in Naruto
 ▲第19批呂納堡市姐妹城市親善使節團

【姐妹城市德國呂納堡市】

鳴門市友好秋櫻節

 據說當時的板東戰俘收容所裏種植了許多秋櫻(大波斯菊)。每年的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的一個月之間,市民都會在市內的40多個地方種植秋櫻。這一活動叫做“鳴門市友好秋櫻節”。在此期間,市民還開設交流接待所,免費提供茶水等。呂納堡市的親善使節團來訪時,也會圍繞秋櫻展開一些交流。

During the Cosmos Friendship Festival
 ▲秋櫻交流活動的情景1

Group picture during the Cosmos Friendship Festival
 ▲秋櫻交流活動的情景2

【鳴門市友好秋櫻節】

鳴門市德國館

 為了將板東戰俘收容所的事蹟傳遞給後世,也為了在鳴門市設立一個國際交流的場所,我們於1972年修建了德國館(舊館),並於1993年修建了新的德國館。

 館內收藏了許多當時的珍貴資料,還設有放映機、模型、西洋鏡、機器人等設備。

【鳴門市德國館】

During the 13th concert of Beethoven's Ninth Symphony in front of the German House
 ▲於鳴門市德國館前舉辦的第13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演奏會

貝多芬像

 貝多芬像,也就是“第九交響曲”的作曲者貝多芬的雕像,位於鳴門市德國館的正面。此雕像是為了紀念鳴門市50周年,於1997年由德國雕刻家Peter Kuschel製作的。雕像後面貼著“第九交響曲”亞洲首演80周年和95周年演奏會的紀念陶板。

Statue of Beethoven
 ▲貝多芬像

板東之鐘

 板東之鐘位於海拔120米的丸山山頂,是日德友好和永久和平的象徵之塔。鳴門市修建此鐘的部分經費來自於原來的戰俘和其家屬、及各界人士的熱心捐助。其次,此鐘是在日德商工會議所的協助下,由德國產業聯盟在德國製造並捐贈給鳴門市、最後由漢莎德國機場友情贊助空運至鳴門的。

The Bell of Bando
 ▲板東之鐘

鳴門市賀川豐彥紀念館

 鳴門市賀川豐彥紀念館是為了號召人們學習和甘地、阿爾貝特•施韋澤並稱世界三大偉人的賀川豐彥(1886—1960)而在德國館附近修建的。賀川豐彥宣導友愛、互助、和平,通過各種社會運動和工會運動為貧困人群和弱勢群體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紀念館是模仿船本牧舍建造的。船本牧舍是由德國戰俘設計、在當地泥瓦匠的配合下修建的、用於培訓養豬和乳酪製作的場所,也是戰後賀川豐彥給當地農民開辦農民福音學校的場所。

【鳴門市賀川豐彥紀念館】※外部網址

Naruto City Kagawa Toyohiko Museum
 ▲鳴門市賀川豐彥紀念館

小憩之亭“第九交響曲之鄉”

 小憩之亭“第九交響曲之鄉”是一座特產館,該館屋頂的大樑使用的是國家物質文化遺產板東戰俘宿舍遺留下的建材。館內銷售鳴門市的特產,還能品嘗到原汁原味的香腸。

【小憩之亭“第九交響曲之鄉”】

The roadside station "Home of the Ninth"
 ▲小憩之亭“第九交響曲之鄉”

德國村公園(板東戰俘收容所舊址)

 德國村公園是板東戰俘收容所的曾經所在的地方,現在是市民休閒的公園。入口處有仿照當時而建的大門,園內還留有當時戰俘宿舍的地基。

Entrance to the German Park
 ▲德國村公園正門入口

德國兵墓碑

 德國兵墓碑有2座,位於德國村公園正門右後側。新的墓碑是1976年為了祭奠在全國的收容所去世的87位德國戰俘而修建的集體墓碑。舊墓碑是德國戰俘在1919年回國前修建的,是鳴門市和德國恢復交流的象徵,也被指定為德島縣文化財產遺跡。

The new cenotaph built to honor the memory of all German POWs who died during Japanese incarceration
 ▲德國戰俘集體墓碑

Old cenotaph, built by the German POWs from Bando
 ▲板東戰俘收容所德國戰俘墓碑

紅十字紀念碑

 紅十字紀念碑是日本紅十字會德島縣支部於2011年9月在德國村公園正門的左後方設置的石碑。紀念碑上寫著“跨越國境的博愛胸懷曾溫暖著這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板東戰俘收容所的德國戰俘心系關押在蘇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同伴,為了救濟他們而開辦了慈善演奏會。此紀念碑就是為了記錄這段歷史而修建的。

 以當時印有“紅色十字”的海報為主題製作的紀念碑向後人講述著板東戰俘收容所代代相傳的紅十字人道主義精神,以及當地展開的人道主義救援的真實故事。

Red Cross Monument
  ▲紅十字紀念碑

德國橋、眼鏡橋

 德國橋、眼鏡橋位於靈山寺後面的大麻比古神社中,是德國戰俘當時修建的。據說他們是為了當地老百姓而建的。德國橋被指定為德島縣文化財產遺跡。

Glasses' Bridge
 ▲眼鏡橋

German Bridge
 ▲德國橋

TOP